水性淬火液防锈性能不佳,原因及改善方法是什么?
水性淬火液防锈性能不佳,主要涉及配方成分、使用环境、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因素,以下是相关原因与改善方法:
配方成分因素
原因:
防锈剂含量不足:水性淬火液的防锈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防锈剂,若其添加量未达标准要求,或是在生产调配过程中出现计量失误,致使防锈剂浓度低,难以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、连续的防锈保护膜。
缺少协同成分:优秀的防锈体系常需要多种成分协同作用,如除了防锈剂,还需缓蚀剂、表面活性剂等配合,要是配方中缺乏这类协同成分,会削弱整体防锈效能。
基础液水质差:配制淬火液使用的水若含有大量钙、镁等离子,水质偏硬,一方面可能与防锈成分反应,降低其活性;另一方面,水中杂质易在金属表面沉积,破坏防锈膜的完整性。
改善方法:
调整配方:联系淬火液生产商,检测分析现有配方,依据检测结果,精确补充防锈剂,优化添加量至合理区间;或是引入合适的协同成分,完善防锈体系。
水质处理:若水质不佳,安装水净化设备,如离子交换树脂柱、反渗透膜装置,去除水中钙、镁等离子及其他杂质,使用净化后的软水配制淬火液。
使用环境因素
原因:
高湿度环境:当车间环境湿度长期处于80%以上的高湿状态,水汽极易在金属工件表面凝结,即便有防锈膜,持续受潮也会加速膜的破坏,引发锈蚀。
接触腐蚀性介质:若淬火后的工件在后续加工、存放过程中接触酸、碱、盐等腐蚀性化学物质,会快速腐蚀金属,超出淬火液本身防锈能力的防护范围。
改善方法:
环境调控:在车间安装除湿机,将湿度控制在60%左右;对于大型生产车间,可设计通风系统,加速空气流通,减少水汽积聚。
隔离防护:对淬火后的工件,若预知会接触腐蚀性介质,提前用塑料薄膜、防锈纸包裹,或涂覆临时防锈剂,构建隔离防护层。
维护管理因素
原因:
长期未更换:水性淬火液使用一段时间后,其中防锈成分不断消耗,杂质、微生物逐渐增多,导致防锈性能持续下降,若长期不更换,无法维持有效防锈。
未监测维护:缺乏对淬火液定期的性能监测,比如不检测pH值、浓度、防锈能力等关键指标,就不能及时发现防锈性能衰退,自然无法针对性维护。
改善方法:
定期更换:依据淬火液使用频率、加工工件数量,制定科学的更换周期,定期全部更换新液;或是定期补充消耗的防锈成分,维持有效浓度。
监测与维护:配备pH计、浓度测试仪等简单检测设备,定期监测淬火液性能;发现pH值偏离、浓度降低,及时调整;若有微生物滋生,添加杀菌剂处理。
上一条: 水性淬火液浓度波动大,该如何精准调控?
下一条: 不同材质表面,防飞溅剂兼容性差怎么办?